隨著越來越多的家長決定讓孩子出國留學,為留學所做的準備也不斷提前,一些家長開始選擇在合適的時間把孩子從公辦學校轉入北京國際學校,以便孩子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留學生活。但對家長和孩子而言,這個過程并不輕松,正如專家所說,“為了避免孩子掉入不同教育體系的縫隙中,學生和家長在決定轉學前應該做好相應準備?!?/span>
家長以為可以松口氣,結果壓力更大。
“北京國際學校高端洋氣,學業輕松,讀這種學校家長也可以松口氣了?!背诌@種觀點的家長在孩子從公立學校轉入國際學校時卻發現,國際學校不但不會“減負”,反而需要家長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內心的壓力和糾結一點也不亞于從前。
力邁中美國際學校招生老師指出:北京國際學校國際課程體系本來針對的都是母語為英語的學生,對于沒有從小營造的英文學習環境、強化的課外輔導學習,對公立教育體系下又沒有養成主動學習習慣的中國學生而言,要想跟上國際課程的節奏并不容易。
“常常有無能為力的感覺?!痹诓稍L中,不止一位家長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焦慮和苦悶。習慣了輔導、監督孩子的中國家長,在孩子進入國際學校后,面對完全陌生的國際課程,根本不知道該給孩子提供怎樣的幫助;另一方面,在西方的教育思維下,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當家長試圖從學校老師那里尋求指導時,外教老師常常無法理解中國家長的教育模式。
小A的媽媽就有這樣的苦惱和糾結。女兒小A在6年級時轉入國際學校,雖然之前也在課外補習英語,但還是無法跟上老師上課的節奏?!芭畠赫f聽不懂老師上課的內容,我就趕緊給她請老師輔導?!毙媽媽說,在這一年里,她請了4個外教,從國際學校的老師到對國際課程有研究的華裔,再到上過國際課程的留學生,最后發現還是一路公立體系教育讀下來的北外英語系研究生最有效果。
在小A媽媽看來,國際學校的家長壓力更大,“因為我們需要自己去找出路,去摸索,孩子情況各不相同,別人的經驗也很難借鑒?!?/span>
學生解決問題是學習生活中的“必修課”
力邁中美國際學校招生老師指出:與家長的心理壓力相比,學生的適應更多表現在語言、學習方法、為人處世等方面。國際教育專家說,相對于那些長期就讀英文課程或者在國外生活多年的同齡人,從公辦學校轉來的插班生還是會感覺壓力很大,全英文授課對多數同學來說都是個很大的考驗。
學習方法的轉變也是個不得不跨過去的坎兒,尤其是課堂辯論、學習小組方式。在國際學校,授課的模式和氛圍與公辦學校風格迥異,對寫作、閱讀能力的要求也很高,注重書籍的廣泛閱讀,老師會建議學生閱讀各種書籍,積累知識。很多文科的家庭作業都是以論文的方式完成,英文寫作能力則顯得尤為重要。
與此同時,學會包容和理解,學會解決問題也是學習生活中的“必修課”。和公辦學校不同,國際學校的學生盡管多數以亞裔同學為主,華人孩子比例很高,但也會由于文化背景和成長環境的不同,在同學間會有文化差異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要提前有個心理準備,遇到無法理解和不習慣的事情要學會包容和溝通。
轉學故事:前一年準備,再花一年磨合
力邁中美國際學校招生老師分享到:王女士,女兒10歲半,小學4年級時從北京市知名重點小學轉入北京某國際學校
“孩子在公辦小學成績很好,一直都是三好生、中隊長、班長?!痹谝患业聡I集團駐北京分公司管理相關業務的王女士很早就接觸到了西方教育理念。王女士說,決定讓孩子轉到國際學校并不是因為女兒不適應公立學校,而是發現孩子過得不快樂、不喜歡上學,“小學二年級她就開始有厭學的苗頭,三年級上學期表現更為明顯?!?/span>
從有轉學的念頭到最終付諸實施,王女士前后用了兩三年的時間,“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去考察國際學校,和女兒聊天,一開始女兒強烈反對,說她不愿意離開同學,我們沒有勉強,但有意識地帶她去參加一些國際學校組織的社會活動,后來她自己在學校不開心,就追問我們什么時候能轉學?!?/span>
但轉學并不容易,提前一年,王女士和女兒就開始為入學筆試做準備,讓王女士沒有想到的是,“平時英語都拿滿分,劍橋少兒英語1、2、3級滿分通過的女兒,在入學英語考試中只考了80多分?!?/span>
在最初的適應階段,家長和孩子都面臨挑戰,家長的壓力甚至更大?!拔覀兞晳T了公立學校老師出題、學生做題的模式。而在國際學校,一方面,因為突然的放松,孩子的自制力喪失;另一方面,老師給的很多學習任務很模糊,比如會教七大洲、四大洋,其中滲透了很多單詞,但因為沒有量化的單詞表,孩子和我們都不知道明確的學習任務是什么。結果,3個月后,老師說女兒默寫13個單詞錯了6個,這在以前,我會覺得她錯一個都不可原諒?!?/span>
王女士說,直到這時,她才意識到,即使到了國際學校,基本的學習和訓練方面,家長還是要起到監督和陪伴的作用,但是,監督和陪伴的方式卻完全不同?!袄蠋煏粢粋€很大的項目,比如做一個關于生物鏈的PPT,學生要自己去查資料、制作PPT,家長參與過多反而有反作用。而在以前,公立學校老師布置的板報往往變成家長全部代勞?!蓖跖空f,這種磨合、摸索的過程持續了一年左右。
這一年里,王女士還給女兒在校外報了劍橋英語培訓班,加強基礎的語法、單詞;買了很多英文讀物,跟女兒一起約定多長時間讀完,并寫英文筆記;也下載了不少英文讀物,讓女兒練聽力。因為覺得女兒喜歡數學,而國際學校的數學在基礎方面不如公立小學,跨度卻比較多,她還買了人教版的數學教材給女兒輔導,并輔以一定的訓練量。王女士擔心的是,一旦孩子升入IB課程,面對不熟悉的國際課程,無力繼續輔導的她又該怎么辦。
家長經驗
單純的中式教育、西式教育都各有利弊。如果孩子在公立學校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會無法適應國際學校的學習,建議最好讀完小學3年級后再轉學。
在國際學校,孩子的思想、性格變得很單純,我們人為地延長了他們的童年。但我們也擔心,在這個有點偏理想化環境成長出來的孩子,留學以后回到中國是不是還能適應。
私立學校不是義務教育,不能按對待公立教育的思維來看待私立學校的規章制度,比如對校服的規定非常嚴格,要求孩子的鞋必須是統一的純黑色、抄作業被直接退學、發生肢體沖突會有相應的懲罰措施等。
校方建議
提高英語水平,容忍孩子“發呆”
力邁中美國際學校招生老師指出:家長需要做思想上的轉變。幫同學輔導作業的日子恐怕要結束了,哪怕英文很好的家長對很多IB課程的作業也束手無策。因為很多作業是要學生獨立思考后完成的項目,例如做一個產品或者拍一個視頻。在公辦學校每天看孩子忙碌地做卷子會很欣慰,但是進了國際學校會經常見孩子對著電腦“發呆”。很多家長理解的學習就應該是低頭做卷子,“發呆”是不能容忍的。然而這種“發呆”正是因為孩子在思考,國際教育給予孩子的禮物之一就是批評性的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提高英語水平。
力邁中美國際學校招生老師指出:國際學校的管理團隊都是西方人,班主任也都是老外,家長會和校園開放日的頻率是超過公辦學校的。希望從任課老師或班主任那里獲得最直接的反饋,需要用英語進行溝通,英語不好的家長只能跟中方教師側面了解孩子的情況。
對嚴格的校規校紀有準備。
國際通行的學生行為規范被嚴格執行,一旦觸碰紅線被果斷勸退的例子不勝枚舉。
新生家長習慣在孩子身上拼命尋找上了國際學校之后的優秀特質。然而不同的學習目標,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考試制度,國際教育更側重人格的塑造,教育成效不會在短期內就顯露得那么清晰,只有在將來的生活和學習中,家長才能夠看到和感覺到。
咨詢報名